原标题:难产934天历经五度审查 台湾公视新董事会终诞生
东南网6月26日讯 据台湾媒体报道,难产934天,历经五度审查的公视第五届董事会终于诞生。“文化部”昨天补提名的4名公视董事:“国艺会”董事长施振荣、大小创意斋公司共同创办人姚仁禄获15票全数通过;“中研院士”曾志朗、政大外交系名誉教授邵玉铭各得十四票,皆跨过四分之三的同意门槛过关,公视董事会终于达成组成的最低法定门槛17人。
“文化部长”龙应台在审查会前,特别朗诵一封初二女生的来信,暗示审查委员“千万别太轻率处理”。审查会从上午9时30分许开始,11时许就结束,比预期提早结束;确定全数过关后,龙应台满带笑容现身并形容这是“台湾公民社会胜利的一刻!”期许公视有个“干净的、全新的起点”。
审查会开始后,蓝绿各阵营依政党比例推派的审查委员先花了近一个半小时各自表述,除发表对候选人的看法,更多时间用来数落行政部门。
包括国民党推派的审委陈清河、黄肇松、徐振兴以及民进党推派的黄世鑫等人,都对缺少客籍董事大表遗憾;民进党推派的审委黄世鑫抱怨,前“新闻局”曾拖延一年半未提名候选人,媒体未追究、反怪罪审查委员;国民党新推派的审委唐湘龙则说,过去几次的“怨念”就交给历史去处理吧。
过去两年余,获选的公视第五届董事尚有:巴奈·母路、郑自隆、陈以亨、吴作乐、陈郁秀、詹宏志、陈信宏(阿信)、童子贤、侯文咏、陈倩瑜、陈淑丽、钮承泽、姜雪影。另有三名监事:谢颖青、谷玲玲、周玲台。“文化部”希望一个月内召开第五届公视董监事会议。
谁当董事长 公视新挑战
难产两年余,公视第五届董事审查会犹如超长版“一再加戏”的八点档连续剧,“文化部”请出4名“国之重臣”,总算终结了公视审查会这出难看又拖戏的“连续剧”。然而第五届公视董事会能否真如“文化部长”龙应台期待有个“干净的、全新的起点”?来自内、外部的压力,既有公广政策、修“公视法”的层次,也有人和与制度面的沉痾,挑战相当大。
延任达934天的公视第四届董事会,从“新闻局”时代转移给“文化部”的“文化资产”包含六、七个诉讼案,直到今年元月文化部第四度召开公视董事审查会前夕,龙应台才以“大和解”之姿一笔勾销前“新闻局”与公视前高层的诉讼案。目前“文化部”仍得面临修“公视法”的挑战,而“公视法”上有蓝绿盘算着政治输赢、董事会组成席次及同意门槛的角力,下有组织架构、经费规模、人事组成等实质制度面设计的课题。
再看人和的部分,目前最热门的公视董事长人选议题,在龙应台的理想中,董事长应是对大方向有想法又会“放手让总经理去做的人”,她并明示未来公视将采“总经理制”。此话语带玄机,除间接透露龙应台对总经理人选似已有腹案外,台湾从欧美等国移植“财团法人董事会”制度,但观察过去台湾实行的经验,很多问题往往出在董事长“不肯放手”,许多半官方法人组织经常为了是“董事长制”或“总经理/执行长制”而争议不休。
“文化部”既要“大有为”的董事长又要董事长全然放手,本身极具高难度。更何况,公视总经理除了面对董事会以外,可能还得面临来自“文化部”的“监督”。就算摆脱蓝绿的包袱,潜藏在人性的弱点可能也会让公视的人和问题依旧“剪不断,理还乱”。
除了董事长人选受瞩目,公视最迫切要面对的还有定位问题,尤其面对商业电视台的竞争,公视要如何通过优质节目与内容争取观众,将验证人才济济的新董事会能力。而“文化部”迟迟未端上台面的公广政策,则将考验公视董事改革的决心。如何让公视不再是蓝绿的公视,而是全民的公视,就看董事会在停摆九百多天后,是否还有运作的效能。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