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9)
台湾也是个多民族地区,主要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苗族、 高山族等民族。其中97%以上是汉族。汉族人口中,以闽南人和客家人为两大分支。闽南人原籍以福建泉州和漳州人最多,客家人原籍以广东的梅州和潮州人最多。
高山族是台湾的主要少数民族。对于台湾的高山族起源说法不一,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台湾高山族的祖先是从祖国大陆迁到台湾的。台湾高山族包括平地高山族与山地高山族两部分。高山族人口总量一直呈增加趋势,但所占人口比重却不断下降。依人口普查资料,1905年,高山族人口为11.3万人,占台湾总人口的3.6%;1945年,高山族人口为16.7万人,占总人口的2.5%;1998年,高山族人口为39.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已降至1.4%。到2001年,台湾高山族人口突破40万人(41.5万人)。
台湾高山族主要包括阿美族、泰雅族、排湾族、布农族、卑南族、鲁凯族、邹族、雅美族、赛夏族与邵族(原称曹族)。
阿美族,古称“阿眉族”,现有人口约15.4万人,是高山族中人口最多的族群,主要分布在台湾岛东部,即花莲县与台东县山区,多数已登记为平地山胞。
泰雅族,现有人口约8.4万人,为高山族第二大族群,主要分布在台湾北部及中央山脉北部,集中在台北、桃园、新竹、苗栗、台中、南投、宜兰与花莲等县山区,约有200多个村落。
排湾族,现有人口约7万人,是高山族中的第三大族群,布分在台湾南部的屏东县与台东县山区。
布农族,现有人口约3.5万人,主要分布在台湾中部的南投、高雄、花莲、屏东与台东县山区。
卑南族,现有人口约9000人,由八个社组成,主要分布在台东纵谷山区。
鲁凯族,现有人口约1.5人,分布在台湾南部的的高雄、屏东与台东山区。
曹族(1998年台湾当局改为邹族),现有人口约8000人,分布在台湾南部的南投、嘉义及高雄县山区,现主要居住在日月潭附近。
雅美族,现有人口约4000多人,属父系社会,有六个部落,分布在台湾岛东部的兰屿岛上,是台湾惟一居住在海洋岛屿上的原住民。
赛夏族,现有人口约3000人,分布在台湾北部的新竹及苗栗县山区。
邵族,现有人口仅数百人,是高山族人口最少的一支,分布在台湾中部的南投县东南湖畔的德化社。
+1 已赞过
台灣民族概況:台灣省總面積3.6萬平方公里,據1994年統計,總人口2100萬,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為58.人。有漢族,高山族是原住民,具體細分有9支(註:其中高山族是中國抗日戰爭其間對台灣少數民族也就是原住民的統稱,現在台灣並無高山族一稱,而稱原住民,原住民共分九大民族,詳情如下)
1、阿美人,為台灣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分佈在該島的東部;
2、泰雅人,系我國古代百超越民族之一,其先民可給來自華南地區,是島上最早居民之一;
3、排灣人,分佈於該島南部、中央山脈最南段的東西兩側。
4、布農人,分佈於台灣島中部中央山脈的東西兩側,典型的高山居民。
5、魯凱人,分佈於台灣島南部中央山脈的兩側。6、卑南人,分佈於台灣島的東南海岸、台東縱谷南方的平原上。
7、鄒人,又稱曹人,分佈於台灣島中部,集中在中央山脈的兩側。
8、雅美人,是台灣省保存傳統文化最完整的民族,分佈在本島東南海裡的蘭嶼島上。
9、賽夏人,人口是九族中最少的,分佈於台灣省北部,集中在中央山脈西側的淺山地帶。
+1 已赞过
台灣的原住民共有14族,分別是:
1 太魯閣族
2 泰雅族
3 魯凱族
4 阿美族
5 卑南族
6 排灣族
7 賽夏族
8 鄒族
9 雅美族
10噶瑪蘭族
11布農族
12邵族
13撒奇萊雅族
14賽德客族
+1 已赞过
台灣居民以汉族(为主)与高山族,但是原住民(高山族)还有一些没得到正名,所以目前已經取得内政部门认可的如下:
台湾原住民(高山族)共有十四个原住民族分別是:
1.太魯阁族 2.泰雅族 3.魯凱族 4.阿美族 5.卑南族 6.排弯族 7.賽夏族 8.鄒族
9.雅美族 10.噶吗兰族 11.布农族 12.邵族 13.撒奇萊雅族 14.賽德克族
地理分布:
賽夏族:
分佈在新竹苗栗兩县交界的山区,和泰雅族毗邻而居,传说賽夏族祖先曾自大霸山山麓移至大湖及苗栗一帶,其后又继续南移。
賽夏以鵝公髻山和横平背山的脊線,分为南北兩群。
北賽夏分佈在新竹县五峰乡大隘社的十巴兒(Shipaii)、夏埔(Shigao)、碑萊(Pilai)。
南賽夏分佈在苗栗县南庄乡东河村瓦罗(Walu)、卡拉湾(Kalawan)、蓬萊村的巴卡散(Pakasan)、阿米希(Amisi)、泰安乡錦水村的巴卡利(Pakali)、马陵(Malin)、坑头(Invawan)、獅潭乡百壽村。著名的矮靈祭场向天湖即是隸属於东河村。
族人分佈以苗栗县南庄乡最多,主要在東东、蓬莱、南江三村。其次为新竹县五峰乡,新竹县竹东鎮亦有賽夏族人。
賽夏深受泰雅族影响,也有紋面习俗,是父系会會,以矮靈祭闻名。
總人口近五千多人
邵族:
邵族是台湾原住民族之一族,曾有学者依據邵族的迁移传说,认为是阿里山鄒族的一支,又依其分佈与邻近的布农族关係较为密切,也有学者认为,邵族的文化恰介於汉族文化与原住民文化的边緣,因此有人主张,邵族是最晚汉化的平埔族群,亦或最早汉化的高山族群,但事实上,邵族拥有独特的语言和丰美的文化特质,其本来就是独立的 一族是無庸置疑的,而邵族族人普遍反对被視為平埔族群之一族,长期以来,他们力爭能成为「台湾原住民族之第十族」。
今天,邵族原住民居住的范圍,局限於日月潭一帶,絕大部份聚居在称作德化社的日月村,少數几戶定居在水里乡 大平林,戶數大約六十余戶,人口數近三百多人(民国九十二年資料),可以说是台湾最袖珍的原住民族群,更是人类的瑰宝。
邵族的本來风貌,保有諸多文化特质,他们自古以来,依存著日月潭,及其周圍的这塊福地,生生不息,创造了丰碩的文化,从採集、漁獵、农耕諸生产中,蘊育出燦然可观的人文特色
鄒族:
鄒族大致分为北鄒及南鄒,当中的北鄒指的是阿里山曹亞族(又分为Tapagu-Tufuja群和Lututu群),南鄒是指卡那布亚族及沙阿魯阿亚族。
鄒族又稱曹族,人口主要分佈在嘉义县阿里山乡,其次为高雄县三民乡,另外还零星分佈於高雄县桃园乡、南投县信義乡境內。总人口近四千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