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台湾国际旅行社网站!

台湾国际旅行社台湾国际旅行社

台湾旅游集散中心

台湾站

切换省市

首页> 民族风情 > 台湾有几个民族?(2)

台湾有几个民族?(2)

发表于:2013-08-01 21:43 字体:


魯凱族:
魯凱族主要居住本省南部中央山脈的东西兩側。
住在西側为分佈在老浓溪支流浊口溪的下三社群,以及分佈在隘寮溪流域的西魯凱群,以海拔五百至一千公尺的山区為主要居住地;住在山脈东側的一支則分佈在吕家溪流域,称为大南群或东魯凱群,居住在台东平原边緣地帶。
魯凱族分佈在屏东县和台东县。
屏东县霧台乡人口數最多,其次為台东县卑南乡,再來是高雄县茂林乡及屏东县三地门乡。
人口总數近一万多人


排湾族:
排湾族以台湾南部為活动区域,北起大武山地,南达恆春,西自隘寮,东到太麻里以南海岸。
分为Raval亞族和vutsul亚族;vutsul群又分为paumaumaq群(北排湾族)、chaoboobol群和parilario群(南排湾族)、paqaroqaro群(东部排湾)。
排湾族人口集中屏東县,以来义乡人口最多。瑪家乡、三地门乡、泰武乡、春日乡、獅子乡、牡丹乡及台东县等行政区也都是排彎族分佈地。
总人口數近七万多人


雅美族:
雅美族在行政区分上隸属於台东县兰屿乡,总人口數近三千多人(民国九十二年資料),分佈在紅头、
漁人、椰油、东清、胡島、銀野六村。
台湾东南海外的兰屿島,面積四十五平方公里,是一火山島。全島大部份為山地,大半為热帶雨林覆蓋。
雅美族人在山海交接处建立村落,住屋為半穴居。因四周环海,他们以捕魚为生,每年三至六月隨著黑潮迴游到來的飞魚,是族人最重要的漁撈物。也种植並食用薯、芋、栗。因为海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连帶使得魚舟下水禮也成为雅美族年中的重要行事之一。
由於地理隔絕,他们是原住民中较晚接触汉人的一支。


卑南族:
卑南族位於中央山脈以东,卑南溪以南的海岸地区,台东纵谷南方的平原上。
依其起源传说,分为兩个系統:
一是石生起源说的知本系統,发源地为Ruvoahan,包括知本、建和、利嘉、初鹿、泰安。
一是竹生起源说的南王系統,发源地是Panapanayan,包括南王、槟榔、宝桑。
卑南族分佈於台东县卑南乡,共分为八个社,包括知本村、建和村、利嘉村、泰安村、槟榔..美浓村、初鹿村、南王村、溫泉村。昔称「八社番」。
人口集中在台东县,其中以台东市比例最高;其次是卑南乡,总人口數近九千多人

布农族:
布农族分佈在埔里以南的中央山脈及其东側,直到知本主山以北的山地,是部落的散居社会。
布农族分為六大社群:卓社群(南投县玉山一帶)、卡社群(南投县东部山区一帶)、丹社群(南投與花莲县界一帶)、峦社群(南投县、嘉义县界玉山一帶)、郡社群、搭科布兰郡(简称兰社群,在今中央山脈南投,人數较少)。
现今布农族的分佈地以南投县信义乡最多、其次为花莲卓溪乡,另外还有分佈於高雄县桃园乡、台东县海端乡。
总人口數近四万多人
布农人喜欢山居,高山深处常有他们的聚落。是父系社会,行大家族制。

阿美族:
阿美族主要分佈,台东市是阿美族人口分佈比例最高的地方,其次是花莲光復乡、吉安乡、台东县的东河乡及成功鎮。
分为北部群、中部群和南部群。
北部群包括南勢阿美,中部群包括秀姑峦溪及海岸阿美,南部群包括卑南及恆春阿美。
阿美族分佈在台湾山脈东側,立霧溪以南,沿太平洋岸的东台纵谷及东海岸平原。包括台东县的东河、池上、关山、长滨、成功、卑南、台东市、花莲县新城、吉安、壽丰、凤林、光復、丰滨、瑞穗、玉里、富里、屏东县牡丹、滿州等十九个乡鎮市。
阿美人大部份居住於平地,只有極少數居於山谷中。
总人口數近十四万多人,是台湾原住民中人口最多的一族。

泰雅族:
泰雅族分佈在台湾北部中央山脈兩側,以及花莲、宜兰等山區。又分為泰雅亚族(Tayal)和賽德克亚族(Sedek)。
泰雅亞族又分為Sekoleq群和Tseole群。
賽德克亚族又分为东賽德克群和西賽德克群。
泰雅族居住地域境內的高山相当多,例如插天山、棲兰山、合欢山、大霸尖山、奇萊山等都是。河川則有新店溪、大甲溪、秀姑兰溪等。以山田燒垦和狩獵採集为生。
泰雅的黥面最引人注意,以前,泰雅男子須獵首,女子需会职布,才可黥面。人口分佈以花莲秀林乡最多,分佈区尚有南投仁愛乡、新竹尖石乡、桃园復兴乡、花莲县万榮乡、宜兰县南澳乡。
总人口數近九万余人僅次於阿美族,为台湾原住民族的第二大族。

噶吗兰族:
噶吗兰族大致分布於宜兰、罗东、蘇澳一帶,以及移往花莲市附近及东海岸之风滨乡與台东县长滨乡等地。
噶吗兰族為台湾平埔族的一个支系,原来分布於兰阳平原一帶。十八世紀末期,汉人大量移垦兰阳平原,並利用各种手段夺取噶吗兰族人的土地。迫於环境及生活压力,噶吗兰族人陸續迁移至花莲和台东地区,並与当地人混居、通婚。花莲县丰滨乡新社村的噶吗兰族人聚落,是现在噶吗兰族人较集中的地区。

太魯阁族:
清朝居於南投县仁愛乡靜观一帶,及花莲县秀林乡之山区,目前住於南投县者,分佈於仁爱乡之松林、盧山、靜观
在花莲县者,除分佈於秀林、万榮兩乡外,尚有一部分住於卓溪乡立山村,及吉安乡庆丰,南华与福兴等三村。

+1 已赞过

一般都說9族

但細分有14族

1 阿美族

2 泰雅族
3 魯凱族
4太魯閣族
5 卑南族
6 排灣族
7 賽夏族
8 鄒族
9 雅美族
10噶瑪蘭族
11布農族
12邵族

13撒奇萊雅族

14賽德客族

+1 已赞过

有12个

+1 已赞过

台湾地区的少数民族分布如下:
阿美族
人口约14万人。居住在花莲北部的奇莱平原至台东、屏东恒春半岛等狭长海岸平原及丘陵地区。阿美族能歌善舞,台湾较受欢迎的职棒、篮球明星有许多是阿美人。社会组织是部落,以男子的年龄大小组成严密等级,部落有头目负责,实施任期制和遴选制。阿美族的宗教信仰为多神教和天主教、基督教,祭拜受到普遍重视。流行男子穿裙子,入赘女方和为女方家庭干活。民族制品有制陶、藤编和织布等。
泰雅族
人口约9万人。居住在南投县埔里至花莲连线以北地区。埔里是台湾全岛地理位置中心,以盛产蝴蝶闻名于世。该镇周围既是现存平埔族较为集中的地方,而且该镇以北的南投、台中县、花莲县、宜兰县、台北县的雪山山麓,生活着泰雅族。泰雅族以狩猎及山田烧垦为生,民族性格剽悍勇猛。宗教信仰为超自然神灵。民族颜色是红色,衣服分为7个系列。工艺品以织布、藤编为代表。泰雅文化,成为少数民族文化中保存较好、且有一定代表性的民族文化。
排湾族
人口约6万多人。居住在屏东县的8个山地乡与台东县大武太麻里乡。排湾族内等级分明,分为头目、贵族、勇士、平民四个等级,前三个为特殊阶层。宗教信仰为多神教和祖灵信仰。排湾族是个热爱艺术的民族,尤其是服饰是台湾地区少数民族中最为华丽典雅的,以刺绣宗教信仰神灵为主,刺绣的色彩以橙、黄、绿为主色。雕刻、陶壶、古琉璃珠是受到人们欢迎的珍品,其中陶壶是头目家族权势和财富的象征。手工艺品有藤编、竹编和月桃席等。
布农族
人口约4万多人。居住在中央山脉两旁、海拔1000至2000米的花莲、高雄至台东的山区,是典型的高山族。布农族分为卡社群、郡社群、卓社群、丹社群、峦社群和兰社群。以山田烧垦和游耕为生,对于农作的祭仪复杂和隆重,布农人相信,歌声越和谐、优美,天神越高兴,今年的小米就会丰收。宗教信仰是天神,手工艺品是藤编。只是在布农族的庆典活动中,没有舞蹈动作,只有炫耀武功的跳跃动作。
卑南族
人口约1万多人。居住在台东平原的卑南乡一带,祖先包括石生的知本系统和竹生的南王系统,清朝康熙年间曾被册封为“卑南大王”,邻近的阿美族和排湾族都要向其纳贡。卑南族之所以有如此实力,是因为这一民族保持男子训练制度,流行的“少年猴祭、大猎祭”反映的就是这一现实。民族内部设立祭师和头目,信仰传统宗教和天主教。手工艺品是藤编蓝子。
鲁凯族
人口约1万多人。居住在台东县卑南乡、屏东县雾谷乡、高雄县茂林乡等地。鲁凯族是个内部制度严谨的部落社会,分为头目、贵族、勇士、平民四个世袭等级,等级可以随着婚姻而改变,社会内部重男轻女。宗教信仰为造物主和祖灵,其中头目家族起源传说的百步蛇,更是族人祭祀和敬重的对象。陶壶、琉璃珠、藤和竹器、刺绣是民族工艺品。
邹族
人口约7000多人。1998年10月28日由原名“曹族”易名而来。居住在嘉义县阿里山乡和南投县信义乡,称为北邹;南邹则居住在高雄县三民乡和桃源乡。两族语言、服饰和社会组织大同小异,祭典仪式不同。全族分为大社、联族、氏族、亚氏族四个部分。历史上邹族曾经盛行男子集会所,少年必须进入夜宿会所,接受历史、文化、传统技艺和狩猎的训练。宗教信仰为超自然的神。以狩猎为生的邹族人,皮衣和皮帽是族人节日时的主要打扮。手工艺品主要是皮革制品和藤编篮子和网袋等。
赛夏族
人口约有7000人,在新竹和苗栗县交界的山区。赛夏族又分为南北两支,各有一名头目,各家族的长老地位崇高。族内盛行以动物、植物和自然现象定为姓氏。宗教信仰是超自然神和祖灵、矮灵,两年一次的矮灵祭是主要宗教活动,其它不同的祭祀由不同的姓氏主持。他们在建筑和生活中,大量使用竹制品,形成了鲜明的竹文化。
雅美族
人口约4000人左右。居住在距离台东外海49海哩的兰屿岛。由于地理上的原因,此族与菲律宾巴丹岛时有来往,生活习性、语言相近,古老传说中也有雅美族和巴丹岛来往的故事。雅美族是历史唯一没有“猎头”习惯的高山族,由于居住海外,捕鱼业较为发达,全年的岁时祭仪也是由捕鱼活动为主。由于兰屿不仅炎热,而且位于台风的要冲,因此当地盛行地下穴居屋。社会内部没有头目,以各家族长老为主,以血统家庭为主体。在少数民族中,雅美族是唯一具有冶金工业的民族。
邵族
人口约283人。居住在日月潭畔的日月村和水里乡顶村的大平林。2001年8月8日台湾行政当局将其定为高山族第10族。邵族的生活方式是渔猎、农耕和山林采集为生,农业作物主要是板粟、蕃薯和花生为主。杵音之舞是邵族丰年祭中重要组成部分,“湖上杵声”成为日月潭八景之一。此外还有播种祭、狩猎祭、拜鳗祭、丰年祭等。宗教信仰是祖灵信仰,分为最高祖灵和氏族祖灵。族内流行的手工艺品为自己揉制的皮革和自己纺织的麻布。
台湾的少数民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在中国历史上,封建统治集团把四周未开化、半开化地区称为“化外之地”,当地的居民也被称为“番”,这一现象也影响到台湾。对农业社会形成后的当地台湾居民称呼有两种,住在山中的叫“生番”或“野番”;住在平地的叫“熟番”或“土番”。这种称呼并不合适,也不尊重少数民族。正是高山族各族,与后来的主要由闽粤人组成的大陆移民一起,形成台湾居民群体。

+1 已赞过

台灣原住民14族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本国际旅行社网站未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或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加QQ361040607即时清除!
------分隔线----------------------------
更多

民族风情

主题游
台湾亲子游
台湾自驾游
台湾自助游
台湾春游
台湾赏花
台湾游轮
台湾出境
台湾极限游
网站导航
台湾新闻
天气预报
台湾地图
旅游攻略
旅游问答
民族风情
台湾旅游
旅游景点
台湾租车
旅游团购
关于我们
旅游网站大全
云南旅游
丽江旅游
西双版纳旅游
普洱茶旅游
云南特产旅游
昆明旅游
丽江旅游
大理旅游
楚雄旅游
香格里拉旅游
泸沽湖旅游
玉溪旅游
罗平旅游
北京旅游
深圳旅游
黑龙江旅游
内蒙古旅游
西藏旅游
浙江旅游
濮阳旅游
腾冲旅游
重庆旅游
上海旅游
天津旅游
香港旅游
台湾旅游
安徽旅游
福建旅游
甘肃旅游
广西旅游
贵州旅游
海南旅游
河北旅游
河南旅游
湖北旅游
吉林旅游
江苏旅游
湖南旅游
宁夏旅游
辽宁旅游
江西旅游
青海旅游
山东旅游
山西旅游
四川旅游
陕西旅游
新疆旅游
台湾旅游团购
台湾旅游团购
台湾旅游_台湾旅行社_台湾旅游攻略_台湾旅游团购_台湾地图全图_台湾租车_天气预报_台湾国际旅行社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媒体联盟